中国软件出口需结构性调整 出口环境有待改善
[2010-06-24]
6月24日,第8届中国软交会在大连召开,在“20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与趋势发布会”上发布的2010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软件出口还存在着结构性调整,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企业实力薄弱、出口环境有待改善等诸多问题。
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软件出口合同数达到30307份,同比增长59%。合同执行额达到7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承接离岸外包合同25829份,同比增长88%。离岸外包的出口额达到63.9亿美元,占09年软件总出口额的87.9%,同比增长141%。
报告指出,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尚需提升。中国软件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国内整个产业处于上升期,增长活力较强。但是从国际产业竞争上来看,中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的竞争力并不强,与美国、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从中国软件市场和软件出口结构来看,中国软件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类产品,系统软件和指出软件产品出口比例不大。中国软件出口和软件外包仍以低端业务为主,价值链附加值不高。整体上看,中国软件产业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软件企业和研发机构主要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缺乏核心技术。有些软件企业创新能力足够,但却缺乏足够的管理创新能力将研发产品付诸于实践。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软件企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目前我国软件企业与国外相比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偏低。国内大多数软件仍是中小型企业,缺乏能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根据美国《Software》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软件500强中,前20家企业的软件与服务收入超过2700亿美元。2009年中国软件前百名企业的总收入达到2000亿美元,仅为IBM的三分之一。
由于国内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此外,中国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缺乏严格的质量论证和规范化管理,不能有效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内众多软件企业也缺乏国际品牌认知度,信用度偏低,国外发包方对中国的接包市场持谨慎态度,这使得中国软件企业很难承接国外大额订单。
报告认为,我国国内软件出口环境有待完善。我国从中央政府、部委到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的发展,也连续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优惠政策并未完全落实下去,很多软件企业不能及时享受优惠,另一方面,中国软件出口的管理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软件出口管理部门繁多,出口流程手续繁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软件企业出口的效率和效益。
另外从软件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一方面中国软件企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软件人才呈现“橄榄型”,软件中级人才越来越多,但初级人才和高级人才紧缺,尤其是中国软件企业缺乏既了解世界前沿技术,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又熟悉国际化企业的工作管理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中国软件企业的融资渠道仍需完善。2009年中国创业板为众多软件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但对大多数中小型软件企业来说,认定为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标准 仍然很高,中小企业仍靠创业人员的自有奖金来维持企业运转,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对其限制仍比较严格,这也制约了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