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关要闻 |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关要闻 |
|
海关总署:海关“补天”再创佳绩 |
日期:2009年6月8日
浏览[1035] |
海关总署:海关“补天”再创佳绩 |
|
2009-06-05 |
2009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打出了“减少污染—行动起来”的响亮口号。令人振奋的是,宁波海关近日再传捷报:成功截获2280罐“臭氧层杀手”。这是该关今年查获的第4起违法出口氟利昂案件。 在宁波海关危险品仓库,这些“臭氧层杀手”在海关“火眼金睛”之下无所遁形。据统计,今年以来,宁波海关共查获消耗臭氧层物质(英文简称ODS)涉及氟利昂及其混合物8195罐,查获涉案的氟利昂(R22)等消耗臭氧层物质商品近28吨,创历年之最。 宁波海关围堵氟利昂仅仅是整个海关为“补天”奋战的一个缩影。早在2006年,中国海关便向亚太地区各海关发出了“携手打击ODS非法贸易,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倡议,一场打响全国的“补天行动”,将罔顾环境、走私ODS非法贸易链条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在为期9个月的专项行动中,全国海关共查获ODS非法贸易案件6起,查获ODS61.5吨,超过2000—2006年查获数量的5倍,累累战果,享誉全球。2007年9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海关“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奖”,表彰在保护臭氧层工作所做出中的巨大努力。 行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补天”却再次踏上征程,海关任重而道远。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浪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动态“博弈”中浊流再起。由于生产国ODS相对较低的价格和一些进口受限国家的较高价格之间的巨大利润差额,使氟利昂这个“臭氧层杀手”又悄然卷土重来。2008年以来,宁波、杭州陆续查获7起ODS走私出口案件,查获以伪报品名方式走私至南美、沙特阿拉伯和东南亚的ODS物质11145罐,逃避国家主管部门许可证,骗取出口退税。 为此,海关总署再次吹响“集结号”,各海关积极响应,对重点企业和出口目的地存在高风险货物予以重点关注,始终保持打击高压态势,遏制ODS违法出口案件多发的态势。同时,在“补天行动”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海关与地方构筑“共管墙”,海关、地方环保监察、工商等部门之间进一步畅通联系,及时将涉案ODS线索移交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积极追查货物来源,从源头上防治此类违法行为,共同做好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工作、保护生态及人类生存环境。 中国政府坚定履行“保护臭氧层蒙特利尔议定书”公约义务,是中国作为一个国际负责任大国的体现。
新闻链接: 臭氧是一种气体,它自然生成于大气层的平流层中,它能够阻隔有害紫外线到达地表,防止紫外线伤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如果臭氧层耗损,过多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会造成人类皮肤、视力及免疫系统受损等。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用途广泛,全部存在我们的身边,不仅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还被用作泡沫塑料制造过程中的发泡剂,电脑电路板、家具中的发泡材料以及清洗剂,熏蒸剂,灭火剂,杀虫剂等。大多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强效的温室气体,销减这些物质的排放对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ODS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ODS的生产消费占全球50%以上,涉及化工、制冷、家电、清洗、烟草、消防、农业、医药等十多个行业的成千上万家企业。自2000年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快了控制和逐步淘汰ODS使用的速度。2007年7月1日,我国宣布除必要用途外提前两年半全面禁止氟利昂等ODS的消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