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近日,一架从日本大阪起飞的天津货运航空航班平稳落地芜宣机场,合肥海关所属芜湖海关关员迅速对机载货物进行监管放行,随后这批价值29万元的液晶显示屏被运往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仓库。这标志着芜宣机场日本大阪全货机航线国际进口货物首单圆满完成。
“我们公司生产线24小时运行,一旦料件保障不到位,损失巨大。”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高峰介绍,以前企业从日本进口料件,都是从大阪飞到上海浦东机场或者杭州机场。料件从机场落地到运往工厂需要很多天,现在实现了“当日达”,大幅节约时间成本。
近年来,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深化开拓海外市场,对于物流通道的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料件大多体积小、价值高,且对运输条件及通关时效要求高。我们聚焦智慧海关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智慧物流监管体系,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进境航班落地、货物状态等进行全流程嵌入式监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现在芜宣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已由最初的每周14班次增加至22班次,预计不久将达到30班次,国际物流渠道将不断扩大。”芜湖海关监控科何达说。
中欧班列的运行密度和辐射面也在不断加大。合肥海关副关长何永佳介绍,今年以来,加快推行“铁路快通”业务模式,企业无需进行转关申报,在中欧班列始发地即可完成海关申报、查验、放行等手续。一季度合肥海关通过“铁路快通”模式验放3590标箱,应用率从不足10%提升到54.3%,目前合肥中欧班列开行已覆盖20个国家、161个站点城市。同时,合肥海关加大对芜湖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建设指导力度,指导芜湖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3月25日,芜湖国际陆港首列中欧、中亚班列开通运行。
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提升跨境物流便利化水平,开展制度创新,构建更为畅通的跨境物流通道,助力地方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何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