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的库存正在逐渐回到安全区间
知情人士10月26日透露,截至9月末的最新库存报告显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的柴油库存数已经下降至700万吨左右,比2月末1000万吨的最高水平下降超过三成;汽油库存数仍然维持500万吨水平,变化不大。
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人士10月27日指,这一柴油库存水平处于较为合适的区间,没有过度的过剩,也还留有相当大的余地和弹性,能够应付需求明显恢复的状况。
他预计,两大公司柴油库存“憋库”压力的大幅缓解,可能致使四季度的柴油贸易发生转向,出口激增的局面有望改变。
四季度成品油出口形势研判分化
海关刚刚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柴油326万吨,同比激增了9.9倍;汽油出口313万吨,同比增长1.4倍。
实际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公司在去年末已经开始尝试增加成品油的出口,今年6月至9月,中国的成品油出口量已经连续四个月维持在200万吨以上的水平,6月的单月出口量更是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
增加出口仅仅只是两大公司降低成品油库存的系列措施之一。
去年末,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使得国际油价在一夕之间几近腰斩,国内成品油的需求亦出现大幅萎缩,而此前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的油品正常供应,两大公司手头囤积大量成品油。一时之间“价跌库胀”,成品油库存在今年初达到1485万吨的历史超高水平。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曾数次联手提高成品油批发价,释放价格触底的信号,迫使中间商进场扫货,以期降低库存。
这一背景下,成品油出口得以重新启动。
能源咨询机构息旺能源的10月27日的测算显示,成品油的出口利润并不见得理想,以当前价格测算,加工贸易项下的柴油出口,每吨的利润比国内销售高出200多元人民币,出口利润虽有明显好转,但一般贸易项下的柴油出口,利润仍低于国内销售约300元。
上述石化协会人士将出口举措称之为泄洪,他称中国的成品油贸易政策实际上是以保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为目的,并非以盈利为唯一考量。“一旦库存压力缓解,出口势必会加以严格控制。”他获悉,两大公司的库存容量已经开始有所富余,与此前的满库状况已经大不相同。
事实上,9月的成品油贸易数据已经显示出些许改变迹象。
海关数据显示,9月当月,中国柴油出口2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近11倍,但较8月份出口量减少26%,更较今年月度出口纪录高位降低超过40%。
不过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并不认同四季度成品油出口可能减速的判断。
他表示,700万吨的柴油库存以及500万吨的汽油库存,虽然比最高位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状态。这一判断也即意味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公司的清排库存举措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它们的出口意愿仍然强烈,四季度的柴油出口还很难减速。”
支持他这一研判的依据在于,商务部在国庆前夕曾经再度发放了一批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配额,截至目前,两大公司已经各自斩获了450万吨出口配额,其中柴油配额比去年增长了接近13倍。
记者10月27日亦获悉,就在10月份,中国石化就还追加了50多万吨的成品油出口计划。
国民需求开始企稳回升
成品油贸易变化实际上取决于国内需求的复苏程度。
上述石化协会人士关于“柴油出口可能减速”的预判,正是源于对国内成品油需求恢复的乐观预期。他说,工业经济的企稳回暖,使得用油需求也正在出现变化,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近月销售数据来看,“需求正在震荡增长,趋势向好”。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份,两大公司成品油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环比增长了1.6%,已经连续数月实现增长。
他预计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四季度被认为是柴油消耗的传统旺季,以珠三角为例,该区域的柴油超过30%是直接由工厂消耗,50%用于与出口相关的物流运输。而四季度正是中国商品出口的旺季,中国出口在持续11个月的下降后,9月开始呈现明显回暖迹象,广交会上的订单增幅超出业界预期。
“制造业的复苏,将带动柴油需求的恢复。”上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上述两大公司9月的销售数据,实际上还是反映了真实的终端需求。在历经了8月份中间商的赌涨备货需求后,在9月份涨价的预期已经全部释放,“中间商们这个月几乎不会多拿一公升油!”
不过,10月的销售数据可能会被中间商的投机囤货需求注入水分。
在香港上市的大型成品油贸易商光汇石油负责人预计,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库存数预计到10月末还会进一步大幅下降。成品油零售价格的调价窗口又将临近,市场普遍判断,11月初政府极可能再度调高成品油零售价格。这一预期下,中间商们在9月的沉寂过后再度入场,光汇石油10月的销售量是9月的一倍多。
他估计,10月的销售中,可能只有40%-50%左右是真实的终端需求。
全年的成品油消费究竟会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10月26日在三季度能源经济运行的通报会上表示,预计四季度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约为5300万-5400万吨,同比增长10%-13%,预计全年降幅将进一步收窄。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了3.3个百分点。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海涛10月27日告诉记者,根据前三季度的需求估算,全年成品油消费的下降幅度可能控制在2%甚至1.5%以内,较年初明显好转。(宋菁)